“十一五”以来,县交通局紧扣全县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大手笔书写大文章,大举措发展大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3211”交通大框架基本构建形成,打造了从县城到任何一个行政村不超过1小时的全县“一小时交通圈”。
一、理清发展思路。茶陵是个山区县,过去由于交通条件落后,一直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交通要发展,思路要理清。“十一五”以来,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红色摇篮,湘赣枢纽”的要求,该局立足于茶陵的实际,更新理念,理清思路,提出了“构建3211交通大框架,打造全县一小时交通圈”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大手笔发展大交通的工作思路。一是构建“3211”交通大框架。抓住国家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的机遇,加快建设衡炎、泉南、岳汝三条高速公路和衡茶吉、茶文两条铁路,加快改造106国道和320省道,打通茶陵出县、出省大通道,构建全县交通的“主动脉”,打造湘赣边界交通枢纽。二是打造全县“一小时交通圈”。抓住国家实施通乡公路、通畅工程的机遇,大力建设农村公路,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畅通全县交通的“毛细血管”。
二、全力争资立项。项目和资金是交通建设的关键。为破解项目与资金难题,该局始终把争资立项作为重中之重,上百次奔波于省、市各部门之间,费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十一五”时期,共争取通乡公路、通畅工程、渡改桥工程和320省道扩改工程项目达406个,争取无偿交通建设资金6.2亿元,其项目和资金总数居全市五个县(市)之首,全县“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总投资(含高速公路)达到35个多亿,为我县交通建设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实干交通建设。为促进全县交通事业大跨越,该局着力于真抓实干。一是着力于抓重点工程建设。切实做好衡炎、泉南、岳汝三条高速,衡茶吉、茶文两条铁路以及国道106和省道320等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和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地材供应充足,确保施工环境优良和工程顺利推进,全县“3211”大框架基本成形。同时,努力争取了泉南高速的茶陵东互通和县城连接线6公里、桥梁2座,新增资金两亿多元。二是着力于抓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资9590万元,建成茶严、茶舲等10条县道近210公里,实现了全县乡乡通等级水泥公路;投资2.18亿元,新修通村公路1086公里,全县村村基本通了水泥路,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通畅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全县“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三是着力于抓渡改桥和危桥改造工程建设。先后建成洮水库区的华里、平水河东等渡改桥工程和严塘三益、腰陂东南等危桥改造工程共17座大桥,全长达1678延米,总投资达8000多万元,其规模是我县历史上最大的,建设数量是全市最多的,结束了沿河群众“望河兴叹”的历史,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农村公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