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一五”】攸县民政事业成绩非凡

时间:2010-12-09 00:00:00    来源: 攸县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编者按:“十一五”(指2006至2010年)期间,攸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五年倍增,争创一流”的战略目标,紧扣“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跨越”的工作主题,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在扎实开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科教兴县等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回顾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从12月6日开始,本网特别开设“辉煌‘十一五’”栏目,敬请网友留意。

 【辉煌“十一五”】攸县民政事业成绩非凡

   “十一五”期间,攸县民政事业——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全面启动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以及水电电视收视、就医等价费优惠政策的13项救助制度,基本形成了社会救助体系的框架。一是城市低保创新机制,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2006年在省内首创了城镇低保评审团票决制度,有效解决了城镇低保中错保、漏保、关系保问题。城镇低保保障线提高到了270元/月,人均月补差水平达到了150元。目前,全县享受城镇低保对象5053户,9984人;年发放低保金1300多万元。二是全面建立了农村村级社会救助评审团制度,把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安居房建设、救灾款物、慈善款物的发放、大病医疗救助等民政各项社会救助项目全部实行票决制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认真抓好了农村低保扩面提标。按全县农村贫困人口3.5%的比例,落实农村低保对象7839户,23354人,年发放低保金1200多万元,人均月补差水平达到51元。三是强化了救灾救济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5年来,共下拨救灾专项资金2681元,完成各类安居房建设1800户,救助灾民9.2万人次,妥善安排了灾民的生产生活。四是五保供养机制健全完善,目前,全县有五保户5213人(其中分散供养4128人)。五保供养金实行了专户管理,年供养标准达到了1500元/人。与此同时,5年来共投资404多万元改(扩)、新建乡镇敬老院22所。入院五保老人1085人,集中供养率达28%。五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范到位。实施医疗救助20870人,发放医疗救助金额1782万元。六是成立了攸县慈善会,开展了“慈善天天一元捐”活动,接受社会各界捐款500多万元。

【辉煌“十一五”】攸县民政事业成绩非凡
攸县慈善会首次为61名困难对象发放救助金30余万元现场(资料图)

  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
  建立了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深入开展关爱优抚对象活动,五年来,共下拨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资金7790万元,按照政策要求,做好了对外作战参战人员、涉核人员、带病回乡人员的身份认定和审批工作,落实了他们的生活补助待遇。同时,帮助重点优抚对象建设安居房500多栋,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办理了退伍军人自谋职业手续共280人,安排公益性岗位350人。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力推进
  认真指导换届选举、村(居)务公开、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全县100%的村(居)实行了村(居)务公开,并把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列入了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之一,并确定了网岭镇罗家坪等5个村为我县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第一批试点村,莲塘坳乡高楼村为株洲市试点村。农村社区均建立了“两委 协会”的农村社区组织模式,逐步完善了“八个一”为主体的社区基础设施,探索建立了社区服务模式。
  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依法对各类社团组织进行登记和年检,规范整顿社会团体服务和收费行为。积极稳妥地开展了行政区划管理和调整工作,加强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管理,登记合格率100%,加强了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全面启动了殡仪馆建设工作,积极做好福利彩票发行,完成福利彩票发行6450万元。加强了老龄工作,积极开展孝亲敬老年活动,努力探索机构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与此同时,加强了民政资金监管和机关自身建设。

  稿源:攸县公众信息网
   文:县民政局
   编: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