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讯 (株洲日报记者 黄永新 陈娟 通讯员 何纲华 周文勇)
【核心阅读】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素有梅城之称的攸县,自2005年以来,高考二本及以上的参考人数上线率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位,全县初中毕业会考成绩连续3年名列全市首位。攸县教育的良好影响已辐射到周边,成为该县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领导干部不抓教育是渎职,抓不好教育是失职,抓好了教育才是称职。”这是攸县县委书记邝邹飞逢会必讲这一重教观。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湘之也多次指出:“对教育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无论怎么投入都不过分。”
党政领导对教育事业的忧心,脚踏实地为教育干实事的诚心,改革的决心以及社会各界的热心,促进了攸县教育事业一次次腾飞。
●基础篇
发展氛围:党政重教 部门支教 社会助教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攸县未来。”县委书记邝邹飞一语中的。近年,该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为富民强县的基础工程和履行职责的第一要务来抓。
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经常性地听取教育汇报,研究教育工作,并要求各乡镇每年议教专题会议不少于2次。捐资助学、表彰奖励、年终慰问等重要活动,县党政主要领导必定参加;下乡镇调研,党政领导都会安排时间,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畅通“涉教绿色通道”。该县建立了县直部门联系学校制度,要求每年联系一所学校,走访一次师生,办好一件实事。今年,全县安排学校保安306人,全面铺开学校电子监控装设工作,排查整治学校安全隐患500余处,保证了学校安稳、师生安全。
社会各界热心助教。县委、县政府将扶贫助学纳入县为民办实事之列,成立了全县中小学助学金管理委员会,所有乡镇均成立了特困学生基金会。近年来共筹集助学金100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10万多人次。“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社会风尚,在攸县蔚然形成。
投入保障:
今年教育财政投入将逾3.8亿元
“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师待遇优先保证,教育资产处置全部用于教育。”县长胡湘之态度鲜明。尽管财力并不充裕,该县紧缩其他开支,始终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去年,全县教育财政投入3.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6.99%;今年,县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已达2.9亿元,全年将超过3.8亿元。
花大钱办实事。在确保全县所有教师的工资全部由财政打卡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全部足额落实到位的同时,攸县引导学校加强财务监管,积极化解债务,改善办学条件。自2007年始,该县在全市率先实行“校财局管”制度,逐步对学校财务实行集中核算。到2009年,化解义务教育债务5000万元,帮助县直高中化债1000万元。2008年来,投入3000多万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启动了32所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8所寄宿制学校项目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各乡镇政府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各村办学热情持续高涨。桃水镇桃水村近年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村小,其办学条件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村办小学中的一面旗帜。
●改革篇
民办教育:内涵发展 联合办园
2008年,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玉娥专程考察攸县民办教育后,由衷称赞:“民办教育市里看常德,县里看攸县。攸县民办教育发展在县级少见。”
两年过去,如今的攸县民办教育在保持规模发展的同时,逐步走上内涵发展之路。在严控新办的环境下,全县现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26个,在校生达2.4万多人,固定资产稳定在2亿元以上。健坤、明阳、长鸿三所基础类民办学校学生均超过2500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通过正确引导,该县民办幼儿园联手办园,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着眼做大、做强、做精。全县民办幼儿园从最初的127所精简到100余所,数量减少了,服务跟上了。家长对幼儿园的环境和条件表示满意。
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上好学
进入新世纪,随着生源骤减,该县着手调整学校布局。2007年以来,全县各类公办学校从223所撤并为167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2008年以来,该县以建设教育强县为契机,将学校布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从2009年到2012年,县本级财政投入1亿元,用于学校改造和建设,全县范围内铺开国家校安工程、创省合格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该县将皇图岭、酒埠江、菜花坪三所乡镇初中顺利并入县二、三、四中。同时,预算投入4348万元,年内完成9所、启动16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如今,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攸县群众对此交口称赞。
●质量篇
队伍建设:一切为孩子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办优质的教育。为提高教师素质,近两年,攸县选送所有校长参加省、市级培训和全国知名学校挂职锻炼;选送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各类培训500余人,组织教师参加全县本级各类培训4000余人次;2008年来,全县投入100余万元,转岗培训小学计算机、英语教师近180名,开设小学低年级寄宿生活指导教师培训班2期,集中对全县学校保安人员进行培训。此外,还启动了“名师”工程,培养骨干教师,目前全县拥有在岗特级教师7人。
近年,在教师整体富余、结构不优的情况下,攸县公开新聘教师200多人,全部充实到乡镇中小学,有效缓解了队伍年龄、学科结构矛盾。
素质教育: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小学重在培养兴趣,初中重在培养习惯,高中重在保持好习惯和原生态朝气,这样的教育才有潜力。
日前,在攸县首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上,东北街小学学生的二胡才艺展示,吸引了数万观众。
近年,为推进素质教育,该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省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教授、名师来攸讲学,组织校长和骨干教师多次赴汨罗等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取经。
中小幼艺术节、学生运动会是每年各校活动的重头戏,学生踊跃参加且表现不俗,历年在省市各类文体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去年,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启动以来,《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启蒙丛书,在校孩子们都能背上一两个段落。今年,县三中水上运动队在省运会上名列团体总分第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注重继承,大胆改革,使攸县教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攸县教育人感叹:“要让每个孩子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得到更充分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升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教育发展永无止境,仍需百倍重视,不懈努力。
稿源:攸县公众信息网
编辑: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