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言论】张建勇:推行“四分”办法 推进长效治理

时间:2010-10-06 00:00:00    来源: 攸县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推行“四分”办法 推进长效治理
攸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建勇

  开展洁净攸县大行动,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治理农村环境卫生,并形成常态的运行机制,面临着习惯难改变、垃圾难处理、维护难经常、经费难保障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我县在开展洁净行动的实践中,根据我县农村多为山区丘陵的特点,围绕建立健全“县主导、镇(乡)组织、村实施、户落实”的全方位工作体系,坚持以低成本运作,小投入解决大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形成了以“四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治理新办法,有力有效地推动了洁净行动在全县深入持久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观,农户卫生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各级创先争优热情高涨。
  一、分散处理。开展洁净行动,突出的首要问题是要改变群众随意倾倒垃圾的习惯,搞好垃圾处理。农村由于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住居分散,实行集中处理成本过高。同时,目前我县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集中处理消化能力不足。在工作中,我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总结出了“分户、分类、分散”的办法,实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分户,就是延伸“村自治”,激活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宣传指导到户,设施配套到户,任务落实到户,检查评比到户,全力推动户为主、户落实,形成“自觉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发监督”的群众性爱卫创卫机制。在丫江桥镇兰木塘村,各家各户都建有垃圾池,80%的农户能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垃圾投放做到了100%入池。分类,就是以户为单位对垃圾进行分类拾拣、分类投放。如新市镇组织镇村干部通过逐户上门宣传规劝,现场指导和督查,大力推广垃圾分类。目前,我县农村主要推行三种分类,①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②厨余垃圾:包括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和煤灰、草木灰等。③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等。分散,就是在户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四类方法,以户为主,化整为零,就地就简进行垃圾处理。厨余垃圾实行就地堆肥还土;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专门存放,由废品回收人员进行回收;对于回收难度较大的“白色垃圾”,采取就地焚烧后填埋处理。对于废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集中后进行卫生填埋。网岭镇洞井村台新组34户居民,三年来坚持垃圾“分户、分类、分散”处理的办法,各户对自产垃圾自行消化处理,基本上实现了垃圾不出户。
  二、分区包干。全方位构筑工作责任体系,确保卫生保洁无死角,日常管理无盲点,规范操作无漏洞。在目标管理上,镇(乡)政府与各村、村与各组、组与各农户,层层签订卫生责任状,明确各级责任;在工作推进中,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到户的方式,实行绩酬挂钩、奖惩激励,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领一级干,上行下效,环环相扣。在任务落实上,划分村级公共区和农户责任区,村级公共区包括主道路、主水路、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和村级小市场等,由村集体出资,聘用专人专职进行日常保洁维护。农户责任区指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晒坪、水沟、绿化区等,各农户按要求落实“三包”责任(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做到经常清理,保持日常整洁。每个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卫生大清扫。同时,注重发挥老年人群体、妇女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通过老龄协会组织“五老”人员开展督导活动,通过妇联组织妇女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行动,成为开展洁净行动的三支重要力量。
  三、分级投入。要确保洁净行动顺利开展,资金是重要的保障。据调查,一个1500人规模的中等村,开展洁净行动启动投入在2万元以上,保持洁净效果每年正常维护费用为6000元左右。为此,我县积极探索建立了县、乡、村、户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即县财政拨一点,乡镇配套一点,村里挤一点,农户筹一点。今年县财政划拨专项经费500多万元,按每个村平均1万元的标准下拨。桃水镇每户配套资金18元,弥补村级经费不足。丫江桥镇对重点村、中心村进行资金倾斜支持,每个村补助3000—5000元。槚山乡坪田村按照“新建一个垃圾池及添置一个垃圾桶”奖励农户10元钱的方法,一次性完善了全村各农户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莲塘坳乡春风村经村民同意,每户每年收取卫生费60元。鸭塘铺乡采取“镇村出材料、农户投劳力”的方式,大力支持各农户兴建分类垃圾池,由乡政府负责红砖,村里承担水泥、砂子,农户自己投劳兴建,有力地解决了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从源头上堵住了垃圾乱倒的现象。
  四、分期考核。强化激励措施的运用,实行月抽查、季考核。县考核乡镇镇区,并抽检到村,每季考核排前三名的乡镇,在享受县财政资金扶助的基础上,奖励3—5万元,排后三名的乡镇,取消县财政资金扶助,同时处罚3—5万元。考核结果通过县电视台向全县公布。乡镇考核村,参照县考核办法,进行1000—3000元不等的考核奖罚,考核结果通过公开栏向全镇进行公开。村考核组,并延伸到户,各村对各组的卫生情况进行交叉检查评比,予以100—200元不等的考核奖惩,考核结果在全村进行公示。各农户按清洁、较清洁和不清洁评定等次,评比结果张贴到户,或在各组公示。对清洁户给予价值10—20元的小额物资奖励。卫生考核评比激发了各级争先创优的热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大同桥镇新虎塘村在镇对村的五月份抽查中排名倒数第一,村支部书记立即组织70多名劳力,用两日时间进行集中整治,在随后的县抽捡中一跃为先进。

  稿源:《攸县工作》第4期
  编辑:攸县公众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