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推介】依托乡村大舞台 服务农民新生活

时间:2010-10-13 00:00:00    来源: 攸县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依托乡村大舞台 服务农民新生活
攸县文体局
  攸县花鼓戏剧团前身为“攸县楚剧团”,成立于1951年,1964年更名为“攸县花鼓戏剧团”。剧团成立60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艺方向,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农民的创作演出原则,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向和政策,丰富农村农民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走出了一条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演出兴团的发展之路。

  一、迎难而上,在改革中提升服务基层的能力
   
进入21世纪,攸县花鼓剧团和其它剧团一样,面临演出市场疲软、演员严重流失的困境,这些难题成为了横亘在花鼓戏剧团面前的一道道“槛”。痛定思痛,改革才是剧团的出路。一是实行按岗定人。剧团对岗位进行了重新设置,实行竞聘上岗,优化组合,率先推行优胜劣汰的工作激励机制。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演职员工学专业、钻艺术、争角色的热情,提高了剧团的业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2008至2010年有22人调整了工作岗位,有4人因不适合岗位被分流出去。二是推行绩酬挂钩。一切为了演出,一切服务于演出。攸县花鼓戏剧团打破原有的工资模式,除保留基础工资的60%作为生活费以外,其它工资补助实行绩酬挂钩,每个剧目演出控制总成本,每个角色实行定演出补助、定演出质量、定差错追究“三定”方案,调动了演职员工的演出积极性,演职员工由过去的要我演转变为我要演.争演角色成为了剧团演员的自觉行为,剧团职工的待遇也从过去的按档案工资发放转为按劳计酬。如今,演员月收入从1000多元至4000多元不等,剧团驶上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三是突出精细管理。管理出效益。近年来,攸县花鼓戏剧团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激活工作活力。建立健全了排练、演出、业务培训和责任追究制度,剧团大小事务全部实行按制度办,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008至2009年有19人因违反制度而受到经济处罚,剧团的演出作风得到根本转变。

  二、锐意进取,在创新中彰显服务农民的魅力
  
演出团体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市场,离不开特色节目。攸县剧团紧贴农村,服务农民,生产出一批适合农民口味、适销对路的三农产品。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争取县里支持。2008年,剧团创作了《花甲之喜》、《公示之后》节目,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2009年,剧团创作了《大路当天》、《普法颂》、《文明出行》等节目,这些节目,将“生硬”的政策、法规融入诙谐、幽默的说唱艺术中,潜移默化地宣传了党的政策和法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今年,剧团结合“四大战役”、“攸县精神”等,创作编排了6个现代小节目,以乡村大舞台为平台,在全县乡村进行巡演,所到之处,观众如云,看后都久久不愿离去。有为才有位,县剧团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县财政对剧团的拨款一路攀升,从2008年的45万元,到今年已拨付超过100万元。在服务群众中占领农村市场。面对人们生活水平、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攸县剧团利用演出的机会深入开展市场调查,了解群众的喜好,创作了大批戏剧、小品、表演唱等。近10年来,先后创作上演的现代戏《代理乡长》、《一位母亲一部书》和攸县民间大型剧目《陈之丕与腊鱼庙》,在全县巡演100余场,场场爆满;其中,《陈之丕与腊鱼庙》还荣获株洲市“五个一”工程奖。与此同时,剧团还着力恢复人民群众百看不烦的优秀传统剧目,如《双玉蝉》、《梁山伯与祝英台》、《争母案》等。2009年在上云桥演出《争母案》时,当地一百姓深受剧情感动,次日含泪接回抛弃在外的母亲,在当地成为美谈。在选拔培养中优化队伍结构。剧团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等不同形式培养队伍,先后分10批次派出演职员工到各级学校进行进修学习。剧团老前辈采用传、帮、带的方式,结对进行传授,提升了整体表演水平。

  三、阵地前移,在转变中提高服务农民的效率
  
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攸县剧团的办团宗旨,也是攸县剧团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本。坚持拓展内涵送戏。为了使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有更好的效果,适应群众的不同需求,剧团始终坚持现代歌舞与传统戏剧的有机结合,捆绑演出,节目的形式力求优化。小品、小戏剧、歌舞、表演唱、传统戏应有尽有。近10年来,剧团送戏下乡每年达300场以上。坚持创新形式送戏。服务群众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吸引群众参与。剧团在送戏下乡的过程中,努力创造专业剧团与农村文艺人员同台演出的机会,形成互动。2008年,共在全县举办互动演出10场,2009年达到30场,2010年计划达到50场,互动不但调动了农村文艺队伍的积极性,更增加了吸引群众眼球的看点,更受群众欢迎。坚持因地制宜送戏。攸县剧团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不留空档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组织送戏到基层工作。2007年全县建立100个乡村大舞台以来,剧团坚持每年每点送戏下乡不少于1场;在搞好这些重点区域、人口集中处的送戏下乡的同时,每年5—6月份,剧团将人员分成4个文艺小分队,深入边远小区、乡村屋场,进行惠民演出,深入敬老院、福利院进行慰问演出。去年,在海拔1800米的黄丰桥镇广寒村慰问演出,临行前,当地老百姓带上农家土产品,握着团长的手深深地央求:“感谢党和政府,明年一定再来呀。”还有的地方,在观看演出后,老百姓自觉地打出“高雅艺术,我们很喜爱”、“攸县剧团,我们需要您”的横幅;面对群众淳朴的感情和对文化的渴望,剧团对演出的质量更是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地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性演出,每年开展服务性演出达150场,所在之处,群众都是好评如潮。
  攸县花鼓戏剧团始终扎根农村这块阵地,开拓这块阵地,吸纳其营养,反哺这块土地,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事业蓬勃发展,正在迎接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稿源:《攸县工作》第4期
  编辑:攸县公众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