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财政政策 撬动信贷投入
攸县人民银行
2009年,攸县新增贷款为6.1亿元,增长28%;至2010年8月末,攸县新增贷款己达到7.34亿元,增长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量,超过该县2007、08二年新增贷款的总和,增幅居全市首位,增量占全市县域新增贷款的34.41%,全县贷款余额达到35.06亿元。攸县新增贷款缘何一年一个台阶,究其动力何在?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县抓住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充分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撬动信贷的有效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背景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为之提供了政策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出台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三十条意见,强调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要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性资产,搭建政府融资平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县政府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运用财政直接投入,盘活国有资产,挖掘土地潜力等方法,盯紧抓实融资项目,积极运用财政支持,撬动信贷投入。
(二)县域存贷比偏低和财政实力的增强,为之提供了可能性。各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注重信贷规模扩张,向注重信贷资产质量转变,信贷投入慎之又慎,导致县域存贷比普遍较低,资金外流现象严重,信贷投入的空间越来越大。该县存贷比到2008年末下跌到34.19%,存款为63.3亿元,贷款为21.65亿元,存贷差为41.65亿元,至2010年8月,存贷比也只有39.37%,存贷差仍有53.97亿元,而贷款余额仅为35.06亿元,信贷投入总体偏低,与作为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的攸县极不相称,因而,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决定采取措施扭转逆势。此外,攸县2009年财政收入达8.6亿元,至今年8月又达到7.4亿元,地方财力的增强为财政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提供了可能性。
(三)县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为之提供了不竭动力。县委根据全省“四化两型”的要求,提出“建设经济强县,推进跨越发展”的战略主题,从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起点,发展“三百兴工”工程,实施“四大战役”,落实“三个十”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项目增投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力求实现“五年倍增,争创一流”。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想方设法调动银行投入的积极性。
二、做法
(一)运用财政资金以小博大,撬动信贷资金投入。2009年,攸县除了利用上级财政的贴息(如助学贷款、下岗人员贷款、新增支农贷款贴息)外,县级财政还直接预算安排了三个“一千万”,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
一是安排一千万元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行风险补偿。为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县政府出台了《攸县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办法》,从2009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贴息,对年度新增贷款的利息支出,政府根据税收多少等条件,按30%-80%不同比例予以贴息,未偿还利息的,直接贴息至金融机构。通过审核,2009年度对25家中小企业贴息310.7万元。此举大大提高了企业贷款的积极性,2009年新增企业贷款3.89亿元,今年又新增企业贷款4.02亿元,余额达到14.04亿元,占比40%,比2008年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
二是安排一千万用于奖励信贷投放和税收大户,调动放贷积极性。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县政府制定了《攸县金融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和《攸县发展工业奖励暂行办法》,对信贷投入、政府融资举债等金融指标进行考核、奖励,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为攸县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纳税大户和新办工业企业给予重奖。2009年,县政府兑现金融机构奖金80余万元,提高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整体积极性。
三是安排一千万用于煤炭企业投放扩能,拉动信贷投入。攸县财政收入的2/3来源于该县的煤炭矿山的企业,为鼓励煤炭企业技改扩能,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给予支持。现己到位了450万元,从而拉动了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县信用联社和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对达到了技改条件的,以征收的煤炭规费基金为还款来源,开发出“煤矿技改扩能项目联保贷款”,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现有贷款余额5890万元。
(二)运用财政政策扶弱引强,解决贷款担保抵押难和金融机构机制缺失的问题。为了解决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2008年县财政先后拨付500万元给攸县鸿运担保公司,以充实其资本金,壮大担保公司规模;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引进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来攸县展业,现担保贷款余额达2.6亿元;县政府还出台文件,解决抵押评估费用高、重复评估的问题;为引进金融机构新的竞争机制和新的经营理念,降低信贷的门槛,政府出面协调引进长沙银行来攸县落户,并采取贷款业务的拓展,直接和财政性存款挂钩的做法,发挥其政府银行的职责。攸县政府还促成设立了株洲市县域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民富小额贷款公司,对以上两家单位除在经营场地、开办费用上给予大力支持外,还同样享受攸县本地金融机构一样的奖励优惠政策。
(三)运用财政资产建融资平台,加大政府融资举债的力度。今年5月,攸县腾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家以国有资产为抵押,主要以土地出让金和城市经营收入为还款来源的政府性融资平台。此举盘活了国有资产,挖掘了土地潜力,集中闲散资产,变死物为活钱。目前为止,攸县共累计发放政府性融资举债7.7亿元,其中省开发银行贷款3亿元,县农发行贷款3亿元,县农行贷款1亿元,县信用联社贷款0.5亿元,县工行贷款0.2亿元,现有贷款余额3.5亿元。这些贷款主要用于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工业园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
(四)运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为净化信贷投入环境,县政府积极纵深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开展信用村创建活动,全县评选出65个信用村,对信用村实施提高授信额度,下浮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同时组织银企联谊洽谈,推介金融产品和融资项目,建立信贷项目流转机制,着力整治信用环境,建立维护金融债权工作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等手段,建立“红、黑名单”制度,每年至少公布两次,有效维护金融债权。今冬明春政府又启动以清收不良贷款、打击非法集资和扶持一批重点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增强社会信用观念,提高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率。
三、效果
县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运用财政政策,撬动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信贷的有效投入,使全县交通提质快速延伸,如S315的改造、衡炎高速攸县连接线的建成,内环路开工等;园区攻坚大步推进,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如火电B厂、桐坝水电站、干法水泥厂等;农业生产稳产增收,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农机耕作程度提升;GDP持续发展,上半年全县GDP达到65.8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收入达到6.17亿元,同比增长43.5%,固定资产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36%;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4%和15%;城镇面貌亮丽一新。
(二)优化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信贷的有扶有控,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高一剩”企业得到抑制,高科技产品得到壮大成长。特别是通过煤矿技改和企业重组,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生产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益力盛电子、悠扬烟花一批优质企业落户攸县。
(三)实现了银行企业的双赢。通过信贷的联姻,政银企关系融洽,相互配合,共求发展。银行业务得到了提升,上半年存贷款分别增长13.1%和21.6%;资产质量明显好转,不良贷款绝对额和占比双下降,占比降幅达31.7%,经营效益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盈利4578万元,同比增加1811万元。今年来,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家,规模工业总产值68.8亿元,增长56%。
稿源:《攸县工作》第4期
编辑:攸县公众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