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股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决定在今年“七一”开始,由攸县电视台、攸县广播电台、攸县公众信息网、攸县新闻网、《攸县印象》等“两台两网一刊”主要媒体联合开设《时代先锋》、《党员风采》栏目,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对全县范围内涌现出来的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推介。同时,我们殷切地希望各级党组织发动党员带头收听、收看、浏览、阅读,旨在在全县上下营造一种立足本职、积极进取、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攸县精神”,打好”三大战役”,为实现“五年倍增、争创一流”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默默坚守的“半肾人”
——记攸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干警易小华
提起易小华,熟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打心眼里由衷地敬佩这位军人出身的法院干警。说他是军人出身,是因为他曾在部队服役过20年,他是1999年脱下军装,带着军人所特有的魄力和气质,走进了人民法院队伍的。
屈指算来,易小华同志已在法院工作了11个春秋。这些年来,他先后在法庭、执行局、立案庭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可以说,他是凭着军人的胸怀和激情,凭着司法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同事领导、有关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
怀着对这位干警工作精神的佩服之情,我们在县人民法院立案庭采访了这位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工作着、忙碌着的易小华同志。
易小华是一名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时刻践行党员承诺的优秀党员。1999年10月,易小华刚刚转业到攸县法院工作,他没有畏难,而是迎难而上,并主动要求到基层法庭工作。在他的请求下,组织上把他安排到菜花坪法庭担任正科级书记员。在繁琐的工作中,他时刻牢记党员、公仆身份,谨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任劳任怨、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份内工作,主动发挥在部队任职时的专长,积极协助庭长管理庭里各项工作。在书记员岗位上,易小华的级别是最高的,有人戏称“菜花坪法庭应该是处级单位,连书记员都是科级的”,听到这些话语,易小华总是微微一笑,从此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易小华是个虚心学习、爱岗敬业的人。人民法院的工作,业务性很强,与部队完全不同。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岗位,易小华的亲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难以适应。易小华二话没说,一到法庭就安心学习和钻研法律专业知识,主动向书本学、向其他干警学,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全适应了书记员工作,成为了一名业务熟练的优秀书记员。2001年调到执行局工作后,易小华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为执行好每一件案子,易小华总是采取多种措施,想尽一切办法,虚心向执行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此外,易小华始终坚持“以情服人,以理服人,以法服人”,对待案件当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在执行局工作的几年里,易小华又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并在2003年再获院先进工作者称号。
易小华是个任劳任怨讲作为、顾全大局重奉献的人。2004年9月中旬的一天,易小华和往常一样随同执行局其他三位同志前往黄丰桥吉林煤矿执行任务。由于车途颠簸,工作劳累,易小华突然脸色发青,大汗淋漓。同事发现后急忙询问,易小华却说“我只是左下腹有些疼,不要紧。”硬是咬紧牙关,撑到案件执行完毕才到县中医院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易小华患有严重的急性尿毒症,被紧急送到长沙进行抢救。医院当时就下了“病危通知书”,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抢救才保住了性命。手术后,易小华只有半个肾能工作,还需要长期依靠药物治疗来维持。然而,短暂休息几个月后,他就重返工作岗位,领导为照顾他,将其调至立案庭工作。他服从工作调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遵守各项制度,从不迟到、早退,被律师和当事人称作“老黄牛”。
法院立案庭庭长胡斌对易小华是这样评价的,他说:“易小华年近五十了,在平凡的岗位体现出了高贵的道德品格,他带着半个肾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确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艰苦朴素,自强不息,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当代社会,常人难以做到的,易小华却力求自己做到,从农村入伍、老婆下岗、女儿上学,加之病重手术治疗,之后身体状况也不太理想,家庭经济十分紧张,但易小华从不向组织提要求,守住清贫,自强不息,始终勤勤恳恳为人、任劳任怨做事,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稿源:攸县新闻网
文/图:何 婷
编:李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