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8-05 00:00:00 来源: 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引子:那一面鲜红的锦旗
月形山棚户区改造,株洲市区第一个正式开工棚改项目。
7月20日中午,市委书记陈君文,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率领全体市委常委、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80多位领导顶着烈日前往芦淞区月形山棚改项目现场视察棚改工作。
听闻书记前来视察工作,一位棚户区涉拆户代表满怀激动的向陈书记送上锦旗--"棚改暖人心、湘江添胜景"。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情怀总是诗,短短十个字,却表达了全体棚户区居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陈书记详细询问了居民对棚户区改造的看法,并指出,要切实维护拆迁户合法权益,加快拆迁进度,将月形山棚户区改造成湘江风光带,真正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
序曲:棚户区改造,株洲市民的安居愿景
"房子和民生"的主题,自古有之。
从班固的"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于安居理想,文人志士对这一主题做了最诗意的解读。
我市有1万多户家庭,近4万群众居住在安全、卫生状况堪忧的棚户区内,棚户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狭窄的巷子,失修的房子,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治安计生等问题突出......棚户区一度成为环境脏乱差地段的代名词。随着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株洲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新、老城区的环境面貌反差巨大,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失衡,棚户区愈发与城市大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年久失修的"棚户区"如何变成漂亮的"花园"?株洲市民的安居愿景如何变成亭台楼阁?恐怕文人志士的想象再丰富,也力有不逮。而月形山棚户区改造,却在这"房子和民生"的浪漫主义主题诗意之外书写了一个浓重的现实主义注脚。
篇章:月形山棚改,打造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7月17日,月形山棚户区改造在株洲市区率先开工建设。从项目确定到入户调查,从协议签订到正式动拆,短短2个月,芦淞区再次书写"芦淞速度"新传说。
没有棚改经验,缺少建设资金,对于芦淞区而言,棚改无疑是检验本区打好城市提质战役能力和决心的一场"大考"。通过2个月的努力,月形山棚改赢得一片掌声,走在株洲市区前列。其根源究竟是什么?
决策,让群众看到"新希望"
月形山棚户区位于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以北、沿江南路以西,有私房户26户,涉及产权单位3家、租赁户73户,总改造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该地块范围内大多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砖木、砖粉结构房屋,年久失修,阴暗潮湿,改建、搭建现象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涨水时大部分房基被水浸泡,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住上新房子,成了月形山棚户区300多居民记挂心头几十年的最大夙愿。
今年4月份全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芦淞区月形山等4个地段被纳入我市第一批棚改范围,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年拆迁,两年改造"的总体要求,区委书记李智、区长汤立斌等领导多次带队前往月形山棚户区现场调研、摸清实情,明确改造目标任务,加紧与全市实现对接。同时,分管区领导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带队赴长沙市、天元区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为月形山棚改在全市率先启动谋划思路。月形山成为全区棚户区改造的主战场,广大棚户区居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政策,让拆迁户吃下"定心丸"
芦淞区连续出台《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拆迁安置补偿办法》等多个配套政策,及时向社会全面公布;区棚改办各工作组采取深入群众家庭、设立现场咨询台等方式,面对面地讲解政策。积极落实棚户区改造优惠政策,通过争取省市补贴、税费减免、土地置换、政府团购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安置房建设、收购成本,着力减轻被拆迁户的经济压力。让百姓住上楼,更要住得起楼。月形山棚改将百姓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拆迁补偿主要实行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对于生活贫困的,在物业费等方面适当减免,保证住得久、住得好,对符合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的拆迁困难户,优先予以安置,赢得了广大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明策,还百姓一个"明白账"
芦淞区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连续推出月形山棚改系列宣传报道,印发《致月形山棚户区居民一封信》近千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公安、信访等部门积极配合庆云街道办事处做好群众疏导、隐患排查和纠纷化解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在实施过程中,芦淞区坚持"阳光操作、和谐拆迁"原则,将棚户区改造政策、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开,对拆迁、建设、安置等主要环节向社会公示;从被拆迁户中聘请数名代表,全程参与棚户区改造各项工作;从区人大、政协、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对拆迁安置、土地出让、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实施跟踪监督。入户评估时,人大、政协、审计、监察、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坚持公平公正,严把安置房源选择关,任何人都必须依据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先后顺序选择房源,在选房源的现场,设置大型展板,标注所有房源的位置、层数、面积等信息。目前,棚户区拆迁安置过程中,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幕后:他们,默默演绎棚改"芦淞速度"
总有一些人,默默坚守责任,点点滴滴,始终如一。
他们,全心投入赶进度。为加快工程进度,区主要领导坐镇指挥,现场办公,月形山棚改指挥部工作人员深入到拆迁户家中,解决问题抓落实;把新闻发布会开到居民家门口,宣传政策搞发动,赢得了工作主动权。从指挥部成立之日起,全体工作人员自我加压,实行"5 2、白 黑"工作制,超常规工作。正是他们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使月形山棚改项目创造了株洲市区最快速度。
他们,真心诚意待群众。"棚户区改造最主要的是与老百姓打交道,只要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棚改工作人员如是说,也如是做。棚户区住着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中年男子,他住的是原木材公司免费提供的公房,本不能享受拆迁补偿,但项目指挥部考虑其特殊情况,为他提供生活费并交由专人监管,负责他下半辈的生活起居。涉拆户动情地说到:"政府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没理由不支持政府工作"。
他们,耐心细致解矛盾。征地拆迁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难免会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涉拆户马某坚持认为自己房屋位置好、结构好,特别是靠门面出租每月有一笔可观收入,因此十分抵触拆迁。项目指挥部指挥长李震涛亲自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常常一聊就到了深夜。耐心细致的劝说,顺利拆掉了马某心中的"一堵墙",为后面的拆迁工作铺平了道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芦淞区棚改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一支耐得烦、霸得蛮、吃得苦的队伍,他们善于苦中作乐,他们上下一心,忘我奉献,不计得失。我们有理由相信,因为有这样一支可爱可敬的棚改队伍,芦淞区棚户区改造定能再创新的高度,续写新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