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以“神农御膳”宴请海峡两岸嘉宾

时间:2010-08-12 16:37:00    来源: 炎陵县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保留古代神农御宴特色,又称神农“十二膳”

●海峡两岸800余嘉宾共享神农饮食文化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兵现场解说

 

“五谷粒万民,举箸常思恩德重;八功传两岸,把盏更觉同胞亲。”8月12日中午,炎陵县炎帝陵天使馆旁的“神农膳府”内欢歌笑语,高朋满座。该县在此摆下“神农御膳”,隆重宴请参加此次“庚寅年海峡两岸首届炎帝神农祭祀大典”的台湾同胞和各界嘉宾。

 

中共株洲市委书记君文在“神农御膳”宴会上致辞,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兵现场解说。

 

据介绍,“神农御膳”源于古代祭祀炎帝活动,因含菜十碗,加上米饭、水果,又称神农“十二膳”,寓意炎黄子孙月月感恩之意。经传承演变,至今日,其选料、制作的各道工序颇为讲究,菜肴主料出自炎陵本地,菜谱命名与神农炎帝功绩、传说密切相连,既保留了古代神农御宴特色,又增添了湘东南地区饮食文化精华和民俗风情,是炎陵县百姓智慧结晶和餐饮文化精髓。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日的“神农膳府”装饰得古朴而典雅,99只宫灯随风摇曳,4个红灯笼组成“神农御膳”四个大字格外耀眼。膳府上方的背景墙上,炎帝圣像金光闪闪,光彩照人,圣像两旁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书写的对联“到此有怀崇圣祖,问谁无愧是龙人”,一语道出海峡两岸嘉宾的共同心声。膳府台柱、立柱上分别悬挂或张贴着“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神功厚德,四海龙孙朝圣帝;农皇药祖,九州华裔叩南炎”、“相聚神农圣地,共享华夏家园”等对联、图画,目光所至令人心潮澎湃。

 

伴着清扬的音乐,宴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正式开始。“‘合家团圆’(中华大团圆)来了……”随着大兵的引领,在鞭炮声中,一年轻小伙单手托起木质四方大托盘,稳稳当当地将的“神农御膳”第一道菜摆上了神农供台,“这道菜在湘东南地区又叫做‘头碗’,相传是后人为了纪念炎帝神农氏在炎陵县神农谷采药时发现并率先尝食‘香菇’而发明的菜肴。主要采用蛋皮、香肠、腐竹、香菇、木耳、猪肉、鸡鸭杂、烟笋、丸子及各种时令蔬菜等十余种原料,通过煎、炸、煮、焖、卤后精制而成,一道菜共分九层,香醇浓郁,大家团聚围拢一桌,一层层吃下去,寓意喜庆和团圆。”大兵介绍完毕,紧接着十来个年轻小伙,快速将“合家团圆”依次摆上各大餐桌……

 

这边大家正慢慢品尝着“合家团圆”,那边大兵又开始介绍后面几道菜肴。“第二道菜叫‘神农仔羹’,俗称‘炖蛋’,蛋与水相濡以沫,组成‘神农仔羹’,寓意着海峡两岸同宗共祖,紧密相连;第三道菜叫‘丹凤朝圣’(神农朝圣鸡),当地百姓祭祀炎帝神农氏,为祈福保平安,用一只全鸡蕴含‘保全’之意……”

 

文化在品尝中交融,情感在酒杯中沟通。二十几分钟后,“俎豆酿福”(神农酿豆腐)、“四方平安”(神农四方酥)、“五谷思恩”(神农思恩米饭)、“炎酃白鹅”(神农白鹅恋)、“芋线银丝”(神农魔芋丝)、“云竹雾笋”(神农云雾笋)、“洣水河鱼”(神农洣源鱼)、“百草鲜汤”(神农百草汤)、“两岸同心”(两岸同心果)也依次被大兵“介绍”出场。

 

排序第十二的“两岸同心果”寓意深刻,选用大陆、台湾两地的时令水果拼制而成,水果分置于碟盘两边,中间留空隙置一苹果,寓意海峡两岸同源共祖,血浓于水,虽隔海相望,却两岸同心。

 

神奇的传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湛的制作手艺,使得“神农御膳”寓意深刻,且色、香、味俱全。加上“笑星”大兵现场不失幽默风趣的解说,现场气氛融洽而热烈。

 

“作为炎黄子孙,在始祖圣地通过品尝一道道神奇的菜肴,让我们真实感受了神农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了守陵人的热情好客……”宴席已矣,口有余香,“神农御膳”让海峡两岸嘉宾回味无穷。

 

炎陵县以“神农御膳”宴请海峡两岸嘉宾

 

炎陵县以“神农御膳”宴请海峡两岸嘉宾

 

炎陵县以“神农御膳”宴请海峡两岸嘉宾

 

炎陵县以“神农御膳”宴请海峡两岸嘉宾

 

炎陵县以“神农御膳”宴请海峡两岸嘉宾

 

炎陵县以“神农御膳”宴请海峡两岸嘉宾

 

炎陵县以“神农御膳”宴请海峡两岸嘉宾

 

 

 

(责编:廖常书   监审:彭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