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何新建,攸县城关镇人,县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1997年以来,先后耗资近50万元资助了57名贫困学生上学,多次被评为湖南省和株洲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06年又被评为 “感动株洲”十大人物,2009年再次被评为 “株洲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热心参与助学
老何原是攸县工艺美术公司的职工,1990年停薪留职,创办 “何记寄卖店”。他家父辈较穷,自己生下来就被送给别人,心灵深处与穷人有着特殊的感情,致富后的他总想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学。1997年,国家“希望工程”启动。何新建在妻子和儿女的支持下,到县 “希望工程”办公室落实了易美珠、余桂云、张玲玉、单爱飞等8名贫困学生扶助对象,1998年又增加了4名。到现在,何新建已资助了57名贫困学生,并常有4-6名学生长期住在他家里。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何新建对这些贫困学生,除帮助解决学杂费、生活费外,还为他们购买书包、文具盒、钢笔等学习用品和被褥、床单、蚊帐等生活用品,每年春节,他还买好春节物资,一个个送到学生家里。丫江桥镇盆上村老仁塘组易美珠,四、五岁时父母先后去世,跟着7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何新建负担她的全部费用。2001年12月,美珠唯一的亲人爷爷去世,老何闻讯后,匆匆赶到美珠家,拿出3000余元帮助美珠安葬爷爷。之后,老何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住。2003年6月,美珠初中毕业考出了816分的好成绩,但离省重点中学--攸县一中的录取线仍差10分。老何又多次与县教育局、县一中领导联系,终于全免了易美珠的办学费,录取她为一中高中新生。报到注册时,老何到学校为美珠交清了1600余元的学杂费。
教孩子们如何做人
何新建还从政治上、精神上关心教育这些贫困孩子,教他们怎样做人。他和这些学生建立了书信档案,并把报纸上剪下来的有关道德修养、名人名言、先进人物事迹等资料寄给每个学生。同时,利用暑假期间,组织这些学生到韶山、井冈山、炎帝陵等地参观学习,扩大他们的视野,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然而,何新建赚的钱并不多,他自己生活非常节俭,与家人签订了一份 “三不”协议——十年不盖房、喜庆不讲排场、生活不铺张。自己则立下了 “十不”诺言:不喝酒、不吸烟、不骑摩托、不打的士……出门,他总是骑着一辆旧的自行车。
10多年来,在何新建资助的57名贫困学生中,有23人考上了大学,其中刘康勇考进了清华大学,而且刘康勇、唐兰花、刘立斌、刘丽香、李玉艳5人已成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他们对何新建感激不尽,有的亲昵地称他为 “爸爸”。正如原高和乡特困生单爱飞在信中写的那样:“何叔叔,我是在流着泪给你写信,我真想叫您一声 ‘爹’……”
相关链接:
稿源:株洲网
编辑: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