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攸县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培训方法,推行了四种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劳动力远程教育培训效果。
一是推行“远程站点 专业协会”模式。各村将远程教育站点确定为各专业协会活动中心,采取村党支部引导、站点牵头、协会组织的方式,定期组织协会会员开展技术培训,实现站点的资源优势与协会的管理、技术优势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协会与远程教育互动促进。目前,全县各种协会依托远程教育站点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印发培训教材等各类培训资料10000份,培训6000人(次),打造品牌产业8项。
二是推行“远程站点 专家辅导”模式。从县科技特派员、涉农部门抽调15人专业技术人才组成远程教育实用技术讲师团,结合产业和农时季节,巡回到各村远程教育站点和科技推广现场,将平时发现、搜集、梳理的共性与个性问题,面对面地向农户进行解答,现场辅导,实现了“空中课堂”与“流动课堂”的有效链接,巩固了远程教育学用效果。
三是推行“远程教育 培训基地”模式。各村在站点附近选择种、养、加等产业发展比较集中的地块或农户,建立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每次集中学习培训结束,各站点组织农户到邻近的示范基地进行观摩,由科技人员和致富能人现场操作,手把手地向群众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使远程教育的教与学有实验实习场所,开辟了受训农户动手操作的实践课堂,实现了学与用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县建立了10个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0多人(次)。
四是推行“远程教育 电教户”模式。县远教中心根据农户培训需求,发掘和利用农户家中的电教播放设备,将林果栽培、畜禽养殖、农机具操作及维修和节水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刻录成VCD光盘,分发给有播放设备的农户,进行自助收看,延伸了培训触角,扩大了学习培训的覆盖面。通过学习培训,催生了一批远近闻名的种养大户。今年,县远教中心共制作并下发了《农村如何防止化肥农药污染》、《欢乐腰鼓》等各类学习光碟共计4000余张。
稿源:株洲红星网
编辑:袁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