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16日上午8时30分,攸县第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正式召开,县长胡湘之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胡湘之县长认为“是极其艰难、主动作为、富有成效的”。2010年,胡湘之县长指出“是发展大势看好、需要大干快上、必须大有作为”。总结过去的成绩,展示未来的蓝图,旨在让我们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增加勇气,增加力量,以坚定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千方百计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为此,本网从现在开始,采取转摘“原文选摘”,个别“名词注解”,进行“相关链接”等方式,以帮助网友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敬请留意。
回眸2009 :令人欢欣鼓舞(上篇)
原文选摘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合格学校建设,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办学条件继续改善。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中考均取得好的成绩。成功举办县一中校庆70周年活动。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启动新农合协议筹资试点工作,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7%。“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免费婚检工作全面推行,甲型H1N1流感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得到果断、有效处置。举办了“乡村大舞台•好日子”赛歌会等文体活动,市十一运会取得佳绩。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省知识产权试点县验收。计生工作实现“重返省优”目标,全省“阳光计生”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平移全面完成,成为全省第一批数字化电视县。投入3807万元实施东部矿区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和“煤矿技改年”活动,实现连续千日无重特大安全事故。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档案史志、老龄、工青妇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步。
名词注解
寄宿制学校: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布局分散、教职员工水平参差,教学质量难以提升是不争的现实。数字显示,2004年之前,西部地区有一师一校点约9万个,占全国校点的80%以上;一些高山、高原、高寒及牧区、半农半牧区和荒漠地区,80%左右的初中生、50%左右的小学生需要寄宿。教育部门推行“寄宿制工程”建设的初衷,正是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寄宿制工程”的实施,对扩大“两基”攻坚县义务教育规模,保证农村学龄儿童正常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称为新农合。它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除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干部子女统筹的人员外,其余户籍在我区的所有农业人口及非农业人口。都可以参加 。
相关链接
稿源:攸县公众信息网
编辑: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