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本地报纸
地方文献信息平台
Search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芦淞商贸业发展与其它地区的比较分析
时间:2009-12-03 00:00:00 来源:
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今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我局组织专题调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将我区和芙蓉区、石狮市近几年来的商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如何加快芦淞商贸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领导参考。一、2007年芦淞区、芙蓉区、石狮市商贸业发展现状芦淞区、芙蓉区和石狮市同属知名商贸区,芦淞市场群、南湖市场群、八七路商圈等名扬四海,区域经济都较为活跃。芦淞区区域面积6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55万人。该区商贸业长盛不衰。目前有18类、82个专业商贸市场,涵盖服装、鞋帽、皮具、电器、小商品、建材、陶瓷、交通通讯、书刊、水果蔬菜等方面,市场经营面积110万㎡。其中,芦淞服饰市场群经过近20余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走上市场、资本、产品、品牌四位一体之路。近五年保持年均15%的增长速度。截止目前,市场群占地1.5平方公里,营业面积85万㎡,拥有43个大型服饰专业市场,2.2万个摊位,2.8万个体商户,汇聚了国内外4000多个服饰品牌,其中省级总代理商2400多个,商品辐射到中西部地区为主的15个省市230多个县市区,吸纳10万多从业人员,年成交额达200多亿元,年创利税费约5亿元。全市“亿元市场”43家中,芦淞区达26家,“亿元市场”每个摊位平均年成交额68万元。全市“10亿元市场”7家中,芦淞区有中国城、华丽市场、南大门工业品市场、芦淞大市场等2家。芦淞市场群近几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大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中国服饰名城”、“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和“中国服装商贸名城”等殊荣,2008年跃居全国第二大服装批发市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98.5亿元,三产业生产总值58.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9.07%,年财政收入2.9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94亿元。基本形成了“商贸活区”的经济发展格局。芙蓉区区域面积4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74万人。该区商贸流通活跃,有各类商品市场81个,总建筑面积100万㎡,初步形成了以陶瓷建材、电器、通讯器材、IT产业、书刊、服装、水果蔬菜等为主的七大市场群,其中“亿元市场”13个,仅工业品专业市场年销售额就达120亿元,从业人员11万人,友谊阿波罗等各类商业网点年销售额达14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6万人。现有酒吧文化街、湘女服饰文化街、定王台书香文化街等商贸特色文化街品牌文化底蕴十足。投资政策环境宽松,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每年用于经济发展奖励的资金近2000万元。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32亿元,三产业总值276.1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3.2%.全口径财政收入15.9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0.46亿元,近年来已基本构成了“西文东市”的城市发展格局,奠定了“三产立区”的经济基础。石狮市区域面积160平方公里,下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1.2万人。该市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4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亿元、财政总收入22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5元,从1993年起连年跻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之列。石狮是全国著名的服装名城、小商品集散地,享有“有街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万式装”的美誉,2007年底全市拥有27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产值超百亿元,以服装为主的注册商标近 2000个,涌现出“帝牌”、“金犀宝”、“拼牌”、“哈德利”、“野豹”等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基本形成了以服装生产加工为龙头,集纺织、印染、辅料生产、成衣制造、市场营销、联运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鸳鸯池布料市场、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面料市场初具规模,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城占地达1100亩。石狮每年举办“3·9”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以推进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产业对接,提升石狮服装及原辅材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辐射力。石狮又是闻名全国的小商品集散地,全市18条商业街、8个专业商品市场,10座商业城,个体工商户近万户,在全国设立2000多个营销网点,电子商务、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逐渐成为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式,全市有50多家企业启动全国统一营销网络,以特许加盟形式拓展市场。
二、通过相关经济指标分析看三区之间商贸业发展差距(一)从本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图1-1:2007年三区本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比图 (单位:亿元)图1-1(二)从第三产业总值来看:图1-2:2007年三区三产业总值对比图(单位:亿元)图1-2(三)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图1-3:2007年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比图 (单位:亿元)图1-3(四)从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和就业人员来看:图1-4:2007年三区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和就业人员对比图 (单位:元)图1-4(五)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图1-4:2007年三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单位:元)图1-5(六)从人均财政收入来看:图1-5:2007年三区人均财政收入对比图 (单位:元)图1-6三、通过比较分析,芦淞区的商贸发展与芙蓉区、石狮市存在以下差距
(一)商贸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商贸流通领域,石狮市、芙蓉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了118亿元和200亿元以上,是我区的1.5-3倍,市场年成交额都有300亿元以上,是我区的1.5倍以上。同时我区商贸业也缺乏单个的巨人型市场作支撑,芙蓉区、石狮市都有单个的市场年成交额上百亿元的市场或众多知名商贸品牌企业,如:芙蓉区的友谊阿波罗、石狮市的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城。我区芦淞服装市场商贸业,主要依托交通优势,目前还停留在服饰“大进大出”为特点的商品交易上。还存在市场形态和交易形态相对低端、缺乏品牌生产制造、品牌设计等高端价值环节的支撑,还没有形成服饰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随着交通一体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其他地区服饰城比较,复制性强,容易被取代,缺乏持久竞争力。同时,芦淞商贸业的发展与周边产业尚未形成配套关系,商贸产业特色不突出,除服饰商贸外,其他商贸产业均以本地零售为主,市场规模小,辐射能力有限,没有形成凝聚人气的商贸群。服装商贸业由于生产配套、服务配套和品牌塑造滞后,导致交易成本高、商品种类少、特色不突出,与全国知名商贸城市相比,芦淞在品牌知名度、营运方式、交易品种和规模上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新商业业态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知名商业企业、商业品牌上,芙蓉区有友谊阿波罗、平和堂、定王台书市等知名企业,而且,还拿出2000万奖励资金,加快发展楼宇经济,2007年纳税千万元以上的楼栋就达到20个以上。石狮市破除千难,建起了占地1100亩的亚洲最大的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城,服装注册商标近2000个,服装生产企业达2700多家,其3.9海峡两岸服装博览会成为两岸乃至东亚地区服饰贸易盛会之一,参展商之多比美北京、广州服博会。在新商业上,石狮、芙蓉两地电子商务、特许加盟、连锁经营、品牌折扣店、主题购物中心、奥特斯莱(专销过季、下架、断码名牌商品)、ITAT(商贸企业与品牌生产企业、商业地产商合作联营)等新型国际商业潮流跟进及时,目前已发育相当完善,投入度、扶持度、成熟度远远超出我区。
(三)可利用土地(储备土地)不足。
第一,服饰城处于中心区,市场高度集中、配套物流、停车场、会展中心等必备场地稀缺,规划改造提升难度极大。第二,目前建宁开发区“城中村”密布,服饰加工作坊杂乱无序,缺少用于规范安置服饰加工企业及物流的用地,建宁开发区创建于1994年,报批土地是原建宁乡(龙泉办事处)的一个行政村(桔园村)的占地范围,经过15年的发展,早已无土地可开发,目前急需在龙泉办事处范围扩规。第三,芦淞区商贸群核心区(3-5平方公里)尚未形成,征地拆迁任务繁重,现有项目等地待建现象十分普遍。
(四)城市商贸价值有待提高。
近来年,石狮市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盘活闲置的楼宇,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引进全国最大的电器销售商——国美电器,市区新佳坡商厦、信义大厦、侨乡商业城、诗燕大厦、泉冠大厦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楼宇已盘活成写字楼,成为贸易活动的办事机构,建立起集时尚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酒店餐饮等功能的现代服务商圈,带动零售业、娱乐业、酒店餐饮业的繁荣发展。芙蓉区也储备了几十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对投资客商重点扶持、重点保护、重点奖励,营造了宽松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每年用于经济发展奖励的资金近2000万元。2007年人均财政收入3556元,每平方公里区域土地财政收入达3899.5万元。而芦淞区2007年人均财政收入仅1244元,每平方公里区域土地财政收入仅439.3万元。我区人均财政收入只有他们的1/3多一点,每平方公里区域土地财政收入是芙蓉区1/9还不到,是石狮市的1/13还不到。四、加快我区商贸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升服饰市场价值,培育服饰商贸核心竞争力
1
、引导现有品牌代理商升级为营销品牌商,实现二级批发市场向一级批发市场升级
建议近期重点扶持本地营销品牌,然后中期扶持品牌代理商向营销品牌商转变。其一,通过“孵化”,提高品牌运作水平。其二,通过培训“换脑”,提高商户品牌运营意识。2、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提高电子公共服务平台的市场覆盖范围和服务效率建议近期内加快芦淞服饰电子商务平台的升级,并加强对商户的电子商务培训。首先,以芦淞服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发展电子商务。其二,提高商户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其三,完善市场内信息化硬件设施。
3
、实施“三个一批”工程,推动楼宇专业化分工,形成品牌展示、男装、女装、童装、本地品牌、针织家纺、面辅料、鞋帽等八大特色专区
建议今年开始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将老市场的改造与新特色市场的建设相结合。
其一,调整一批综合市场。
将金帝、天雅、金都、汇金、中国城、芦淞等综合市场逐步改造为专业市场。各专业市场内部按楼层进行专业分区,分国外品牌区、国内品牌区或正装区、休闲区等。
其二,改造一批老市场。
五年内完成房兴、湘龙、城中、淞南、淞华、金太阳、淞北等老市场的全面改造。
其三,新建一批特色市场。
尾货市场、外贸市场、辅料市场、婚纱市场、个性化服装定制市场、纺织服装机械市场等。
4
、依托市场群和品牌生产,积极拓展国际贸易业务
建议芦淞市场近期仍将以内销为主,同时偿试拓展外贸业务,合适的时期筹建外贸专业市场,重点建设保税物流中心。
其一,积极开拓外贸加工业务。
以女裤为突破口,鼓励本地加工企业拿国外订单,支持品牌企业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
其二,筹备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加强配套环境建设。
市场内各种广告、店铺名、配套服务设施等以中文、英文等多种语言标注。
其三,充分发挥展会作用。
支持本地服装品牌参与国内外服装展会;筹建女装外贸专业市场,引入相关外贸机构,加强国际联系,加强本地行业协会、商会与外国商会、贸易协会的沟通联系。
5
、立足长远发展,大力发展广告、会展、表演等专业服务业
芦淞服饰商贸要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大力发展相关的专业服务业,引入和培育专业会展公司、化妆公司、广告公司、模特经纪公司、传媒公司、行业协会的办事处或分支机构,纺织服装检测机构等。
6
、完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升市场后勤服务水平
建议近期加快启动餐饮等配套设备建设,逐步提升配套服务档次。
其一,着力优化餐饮服务现状。
建设快餐供应街,逐步取缔现有的室外快餐服务点,在铁西路两侧设立10个左右室内快餐点,实行定点、定时集中供应套餐制;完善市场内部餐饮配套,在各个市场一层设休息区和吧台,在高层设餐饮区,引进呷哺、吉野家、喜客来、真功夫、仙踪林之类的连锁快餐店。
其二,强化周边酒店的商务功能。
改造提升市场群周边酒店:一层临街为中高档餐厅,内部设大型会议厅并配套设室内伸缩型表演台,承接各种规模的订货会;兴建1-2家五星级酒店,提升商务服务档次。
其三,提升市场群内部后勤服务水平。
引进索迪斯之类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餐饮服务及综合后勤管理公司,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餐饮、庆典、宴会、清洁、洗衣、园艺、保安、技术维修等后勤服务。
其四,打造市场群配套服务区。
配合风光带的建设,将建设路以西区域打造成市场群配套服务区,在区域内布置一些咖啡厅、酒吧、茶艺、健身、文化休闲娱乐等设施。
7
、打造区域品牌,提升芦淞服饰核心竞争力
建议加强区域品牌的推广,今年启动聘请“芦淞服饰”形象代言人活动,申请“株洲女裤”集体商标注册,后年起开发长株潭假日黄金旅游路线。
其一,政府主导,整体包装,打造“芦淞服饰”区域品牌。
开发休闲娱乐(长沙)—疯狂购物(株洲)—红色旅游(湘潭)的节假日黄金旅游路线;坚持高规格、高质量办好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重点推介本地服装品牌;与湖南卫视合力打造一档常年播放的电视栏目(如快乐购、模特服装秀等),或赞助其知名节目(快乐男声、超女、勇往直前)等;聘请形象代言人,加强“芦淞服饰”整体品牌推广。
其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塑造行业品牌。
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株洲女裤”集体商标注册;推动设立株洲女裤行业协会(商会),市场经理协会等,走区域品牌发展之路,提升芦淞服饰商贸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服饰产业链,追求服饰商贸高附加值
1
、规划建设专业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构建两级配送体制,提升物流效应
建议尽快启动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同时加快中短途客运站的改造及停车场建设。改造火车站前及华丽市场背后的客运站,运输工具主要为客货两运车;各市场加快建设地下或楼顶停车场,建议在建项目欧洲城、汉华国际商业广场等项目内兴建“北京王府井”内自动停车场式的现代停车场,不断优化停车环境。
2
、实施“专业园”和“专业镇”两大战略,联动周边区域,打造服饰加工产业集群
近期加快服装专业园建设,今年启动规模品牌服饰加工园建设,积极承接沿海转移的品牌企业及本地品牌规模企业入园,提升服装加工档次和水平;明年启动中小服饰孵化创业园建设,吸引现有的小企业和本地拥有自主品牌企业入园发展,引导其做大做强。
3
、市场、政府齐抓共管,加快传统家庭作坊的改造
一方面通过市场自动调节作用,现有加工房主动搬迁。另一方面建议人2013年开始,政府启动集中改造传统家庭作坊式服饰加工业,整体提升服装产业链档次。
4
、引导培育服装设计产业,芦淞服饰商贸引领服饰时尚潮流
举办“芦淞杯”女裤设计大赛,以强化“株洲女裤”设计为突破口,集聚服装设计资源,在整合湖南服装设计资源的基础上,将湖南工业大学服装设计学院升格为“湖南服装学院”,不断培育本土设计人才,借助炎帝服饰商务节这一平台,与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服装设计资源较为充裕的地区结成友好城市,加强高端设计人才和资源的培育和引入,加强相互之间在服装设计方面的交流合作,使芦淞服装设计由女裤设计拓展到女装设计,使芦淞服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三)打造凝聚人气的商贸群
在中心城区大力推进写字楼经济发展,形成以
特色街区
和
主题楼宇
为特征的服务业集聚,高度密集人才、资本、信息和技术,充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研发、设计、营销、商贸、商务、旅游、金融、证券等行业,举全力打造商贸“特色街区”和“主题楼宇”等服务业集聚的商贸群,打造商贸核心区。1、重拳出击,着力引进单个“巨人型”商贸市场,做好平和堂入驻芦淞相关工作。2、全力推进金轮广场、中央商业广场、欧洲城、汉华国际商业城、金冠商业广场、大地商业广场、环球国际商业广场、株宾花园、南方公司7处总占地面积4万㎡老旧小区改造、白石港建材市场改造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主题楼宇”,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引导和培育一批年创税500万、1000万、2000万元以上的商务楼宇,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步伐。3、加强全区范围内商贸业网点布局引导,加快商贸业次中心圈建设,着力建设酒吧文化街、湘女服饰文化街、美食一条街等众多特色商业街区。加快推进株百物流、服饰物流等项目建设,实现商业功能分区,有效缓解市场群公共服务承载压力。4、加强引导与扶持,不断做活芦淞文化产业、娱乐休闲业和住宿餐饮业等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振兴和培育一批年创税收100万、500万、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休闲企业。5、进一步拓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市场,做特做强农副产品。6、做优做大房产业,提升城市商品品位。7、加大百货、电子、IT、建材、摩托车、农贸等专业市场整合开发力度,引导和培育其上项目、上品牌、上规模、增效益,培育特色商贸市场(拓展批发业务),综合提升我区商贸业整体水平。结束语:芦淞商贸业以芦淞服饰产业为龙头,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懈努力,已初具产业特色与规模。但与其他城市商贸业历史悠久的地区比较,还需要卿足力气,立足长远促发展,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城市核心区的商业价值。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芦淞商贸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上一篇:
关于株洲市对接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
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党支部2010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