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居民消费调查报告

时间:2009-12-03 00:00:00    来源: 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2009年上半年,株洲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下降0.8%。这是继2009年2-3月份以来,今年第3次出现“双下降”格局。与4月份相比,株洲市鲜菜价格基本持平,新鲜瓜果价格却因西瓜、荔枝等上市量的不断增加,价格略有下滑。而其他食品类消费中,猪肉继续在下降通道运行,整体回落7%,带动其他畜肉产品也下跌6.3%。其中,鲜猪肉、五花肉的降幅达到9.6%和10%,一些超市的特价五花肉卖到了11元/公斤;鲜猪肝、猪肚等副产品均价,也分别由4月份每公斤19.9元和34.2元,下降到18.5元和32.3元。惟一涨幅比较明显的则是食用油。受国内外大豆期货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植物油“触底反弹”,每公斤调和油、色拉油的均价,分别由4月的11元和9.8元,涨到11.4元和10.1元。尽管如此,老百姓对今年的收入信心如何?打算怎样消费?还是成了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任务。一、逾三成城镇居民对收入充满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今年家庭收入将比2008年增加的仅占31.1%,但比去年提高4.5个百分点;认为收入持平的占45.3%,下降5.2个百分点;认为收入减少的占23.6%。这表明,四成半的居民对收入预期持谨慎态度,而且有23.6%的居民缺乏信心。本次调查中,“加薪”是收入预期增加的首要原因,认为由于“加薪”而增加收入的占69.8%,比上次调查增加了11.8个百分点。调查结果还显示,受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居民对今年收入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1、工作稳定、技术性较强者对收入预期乐观,而生产运输工人、服务业和商业从业人员由于技能单一、行业竞争激烈,对收入预期缺乏信心。2、年龄越轻对收入增加的信心越足。调查显示,29岁以下年龄组收入预期增加的占44.4%,比上次调查提高3.8个百分点,其余依次为30-39岁年龄组占37.2%,40-49岁年龄组占27.6%,50-59岁年龄组占29.7%,60-69岁年龄组占17.2%,70岁以上年龄组占20.1%.3、文化程度愈高对收入预期的信心愈足。随着经济的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程度低者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处于劣势,限制了择业的范围,对工作前景存在危机感,对收入的信心明显不足。而具有较高文化程度者,在择业中具有双向选择的相对优势,对增加收入充满信心。4、低收入者对收入预期看淡。从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来年地,低收入者对今年收入预期比中、高收入者明显看淡。调查显示,2008年家庭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认为收入增加的占19.8%,而家庭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的则占31%。二、超过五成城镇居民准备增加消费调查结果显示,54%的居民表示今年将增加消费,46%的居民表示不增加消费。在准备增加消费的被调查者中,按问卷中所列消费项目显示出的消费选择,以先后排序(比重均在两位数以上),依次为:教育-旅游-电脑-家用电器-住房-保险-通讯。1.增加教育投入成为所有家庭的共识。在准备增加消费的被调查者中,增加教育投入占55%,比去年调查提高6.1个百分点。而且,不同职业、年龄、收入水平的被调查者,表示增加教育投资的比重都居前列。2、旅游消费经久不衰。在准备增加消费的家庭中,表示增加旅游消费的家庭占32.2%,排第二位,比去年调查提高3.6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迅速崛起的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居民走出家门的空间不断扩大。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居民消费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向享受、休闲发展变化的物质基础。3、电脑受青睐,家用电器购买欲下降。调查显示,25.2%的居民家庭计划购买电脑,比去年调查提高1.5个百分点。此外,各类家用电器作为居民家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已基本饱和,居民购买欲有所下降。调查显示,18.3%的居民家庭计划购买家用电器,比去年调查大幅下降13.1个百分点。4、居民买屋为享受。目前拥有两处住房的居民家庭不断增多。调查资料显示,17.5%的居民家庭表示准备在今年增加住房投资,比去年调查提高1个百分点,排名由去年的第7位升至第4位。5、参加保险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调查显示,在表示增加消费的居民中,准备增加投资保险的占12.4%。此外,受股市行情潮涨潮落,投资风险大的影响,投资股票的占7.3%,比去年下降9.7个百分点。6、汽车消费有望升温,通讯消费依旧看好。调查结果显示,4.1%的居民家庭表示要购买汽车,比去年调查提高了2.8个百分点,这无疑是汽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的可喜信号。同时,通讯工具的消费前景依旧看好,尤其是移动通讯,随着移动电话款式的推陈出新和价格下调,部分居民插秧机的更新频率加快,促进了通讯消费。资料显示,在表示增加消费的居民中,11.5%的居民表示要增加通讯消费。三、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建议1、确保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全市经济对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的依赖性较强,在确保投资规模的条件下,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对于保证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非常必要的。2、千方百计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两新”促“两型”的部署,全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一是要强力优化发展环境。环境是形象,是无形资产。如果环境好就能出生产力,如果环境差就是瓶颈制约。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突出抓工业、长期抓工业、全面抓工业”的工作理念中,要注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全市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和长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潜力巨大。从优化结构上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地方国民经济结构的首选;从扩大就业上讲,大力发展三产业可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上讲,三产业发展了,百姓生活更方便了,民生自然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