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见闻:坪阳庙通过土地流转建“绿色银行”

时间:2009-11-26 00:00:00    来源: 攸县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编者按:为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精神,积极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本网站决定并组织全体采编人员开展“深入乡镇一星期”活动,从本月23日起已兵分三路,与乡镇的相关同志同吃、同住、同采写。为此,“政务站”专门开设了“乡镇见闻”栏目,旨在通过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客观、及时地反映各乡镇的“三冬”生产,“三百”会战、重点建设、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的新动态、新举措、新经验。
  
  地处我县西北边陲的坪阳庙乡林地面积广阔,在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和带动下,油茶和水稻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光头山”上正在积聚“绿色”财富。
  坪阳庙乡共有山地12万亩,其中林地4.9万亩。1982年山林定权时,大部分山林划归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然而,随着该乡7000多人外出务工经商,不少林地在采伐后,逐渐变成荒山,植树造林也缺乏后劲。自去年冬天以来,该乡借集体林权改制的“东风”,着力推行林木、林地流转,鼓励荒山、荒地特别是乡村林场向造林大户集中,掀起了“林业二次创业”的热潮,今年春天共植树造林2882亩,为历年最好水平。
  今年春,务工返乡农民苏宗德成功流转荒山1000亩,并顺利完成造林任务。据悉,全乡先后有16个乡村集体林场的4000多亩荒山、林地完成流转,出现了千亩以上的造林大户两个、百亩以上的大户4个,许多废弃的“光头山”又重新披上了绿装。
  坪阳庙乡不仅有广阔的山地,同时还拥有油茶林3.8万亩,是我县油茶生产重点乡镇之一,但由于品种退化、劳动力不足等原因,近年来,该乡七成以上油茶林处于荒芜、半荒芜状态,产量低下,不少适宜栽种油茶的林地更是无人开垦。前年10月,该乡坪泉、同岭、双凡等村的7位农民,每人出资1万元,成立了我市首家油茶专业合作社——金岭油茶合作社,该社目前已吸纳社员260户,建成高产油茶林基地1.9万亩。
  无独有偶,今年6月,“隆平高科攸县种业专业合作社”也落户该乡。从2002年开始,坪阳庙乡农民就开始从事农作物种子繁育。弄过努力争取,该乡先后引进并实施了国家级的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和耕地整理项目,总投资达620万元,硬化水渠82公里,平整耕地5000亩,制种条件大为改善。该乡制种能手陈建国今春繁育的2.7亩杂交油茶种子,亩均获纯收1700元,比水稻制种的收入还要高。
  通过土地流转,各类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坪阳庙乡迎着土地流转这股“春风”,林木、油茶产业发展必将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乡镇见闻:坪阳庙通过土地流转建“绿色银行”

图为金岭油茶合作社油茶低改示范基地

  稿源:攸县公众信息网
  图/文:李放鸣 姚艳祥
   编: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