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徐起,瑞气腾升,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呈现出一派祥和气息!清晨,鹰鹿广场上彩旗飘舞,礼乐齐鸣,满怀喜悦之情的始祖圣地守陵人-炎陵老区人民从四方赶来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
上午10:39,仪式正式开始。仪式主持人炎陵县委副书记潘才良介绍出席仪式的领导来宾,株洲市建设局副局长、炎帝陵公祭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潘踺平进行业主工程简介,随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先后发言,炎陵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建光致辞,炎帝陵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炎帝陵公祭区建设指挥长邓德芳发表讲话。仪式最后,市委副书记、炎陵县委书记李晖宣布开工,现场一时鼓乐齐鸣,鞭炮隆隆,伴着四起的欢呼声,施工单位开动机器破土动工……
炎帝陵西汉有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 随之遣官诣陵致祭,并“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制。北宋在位150余年中祭祀50多次,元明两代祭祀活动不断,清代更频繁隆重,极一时之盛。历代王朝祭祀碑文多达53通,其他碑碣石刻也20多通。
随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有历史记载的较大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最近大规模修葺于1986年,1988年10月陵殿修复峻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陵殿共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后为墓冢。2001年至2003年,在各级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炎帝陵一期工程于2003年9月顺利建设竣工,共投入建设资金1.1亿元,完成了神农大殿、祭祀广场、朝觐广场、圣火台、咏丰台、圣德广场、圣德林等主体工程。现已恢复或新建开放的自然、人文景观30余处,主要有炎帝陵殿、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神农大殿、朝觐广场、圣德林、神农大桥、白鹭亭、崇德坊、鹿原陂、龙脑石、龙爪石、洗药池、邑有圣陵等胜迹,构建了以炎帝陵殿和神农大殿为核心的祭祀区。
炎帝陵风景名胜区建设规模为111.86平方公里,分为祭祀谒拜区、故道游览区、农耕文化区、神农采药区、日中集贸区、华夏归根墓园区、风景区发展备用地七个功能区。
今年3月,规划部门对炎帝陵建设设计规划进行调整,正式启动了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祭祀大道按中轴线延伸
在公祭区后续建设工程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文化工程项目,包括:入口广场中心设立炎帝群雕像;入口广场两内侧两旁各立一座汉石阙门;入口广场至鹰鹿广场祭祀大道两侧,立5对、共10根五谷石柱,采用浮雕形式,雕饰五谷图案;鹰鹿广场两边绿地分别竖立神鹰、仙鹿雕塑;朝觐广场8个角处立8座唐灯;朝觐广场至祭祀广场两侧安放九鼎九簋;以及已建成祭祀广场栏板镌刻百草图案,清代风格的神农大殿,内有炎帝雕塑和八大功绩浮雕,形成以炎帝陵 “西汉有陵、唐有奉祀、清定形制”的发展轨迹。
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的实施将更加有效地畅通现有祭祀交通组织,极大地完善祭祀大道活动空间,更 地协调祭祀区景观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营造更具宏伟、肃穆、庄严、古朴的祭祀氛围,彰显炎帝厚重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弘扬炎帝精神,发扬炎帝文化,激发 国热情,凝聚民族情感,助推炎帝陵创
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的开工建设,凝聚着各级领导对炎陵人民和炎帝老祖宗的深厚感情,充分体现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炎帝陵建设和炎陵发展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据悉,一期公祭区续建工程将力争在10月公祭活动前完成,并在年内启动以农耕文化园为标志的二期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