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后是晚稻用水高峰期。连日来,在茶陵灌区的几十公里渠道边上,再也看不到成群结队的 “守水人”,渠水有序地流进每一丘田。这得益于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的灌区改造工程。 茶陵灌区是茶 (陵)安 (仁)灌区的一部分,1960年竣工,灌溉界首、枣市、马江等8个乡镇13.2万亩农田。受当年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灌区建设标准低,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后,渠道崩垮、卡水、渗漏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输水损失大,灌溉效益低。 据测算,1996年,茶陵灌区的水利用系数不足0.4,实际灌溉面积不足8万亩。每到灌溉期,灌区乡村干部均要上堤护水。遇到夏秋连旱,圳边渠口到处是通宵达旦守水的人。用水纠纷时有发生。 1998年开始,该县连续多年向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省水利厅等单位寻求支持,要求对茶陵灌区进行改造。2004年5月,灌区节水配套工程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至2007年3月,该灌区共投资2366万元,开挖疏浚渠道、衬砌防渗、改扩建拱涵、隧洞。今年,灌区亩产达510公斤,仅早稻就增产3300吨,为农民增收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