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茶陵县按照“分层分类、科学公正、量化考核”的原则,科学干部考核方式,方法,建立客观、公正、公平的干部考核、评价和使用机制,促进干部勤政廉政,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坚持以绩效考核为重点,增强干部考核实效性。根据单位工作职责的不同,把全县所有科级单位划分为6大类,每个单位又分为三个层次,实行分类分层考核。在干部考核中,坚持以绩效考核为重点,作为了解和评价干部的主要依据。通过采取听干部述职汇报、查阅资料、采集数据、现场察看、群众评议和专项调查等方式,对干部绩效真假、取得绩效难易程度、努力程度以及取得绩效的手段、措施进行客观综合,着重考察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益以及在履职过程中所提出的工作思路、采取的措施、发挥的具体作用,从中分析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不断增强领导干部考核实效性。 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强干部考核准确性。建立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明确领导干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制订领导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工作任务按职责分解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细化量化考核内容。把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分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五大项,然后结合工作职能和干部工作实际,细化分解为若干小项,并赋予每项考核内容一定分值。科学考核数据统计。根据考核内容,列出评价项目,制订民主测评表,由被考核单位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填写评价意见,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回收、统计。对考核测评结果,按照百分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分值,提高考核工作客观公正性和真实可靠性。 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衔接,注重干部考核经常性。平时考核是对领导干部所进行的经常性考核,建立《干部平时考核手册》,由领导干部每周对自己一周来的学习、工作、纪律、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记载和小结,每月由主管领导进行一次评价,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定期考核则采取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在做好平时考核的基础上,年终由县委组织考核组进行考核,通过领导干部述职、测评打分、个别谈话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全面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操作上,把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结合起来,既注重领导干部的现实表观,又注意领导干部的历史表观。内容上,不但考察领导干部的工作圈,还考察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情况。方法上,通过检查工作、专项调查、阶段性工作考核、定期不定期地访谈、派人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年度总结工作会等多种渠道收集领导干部平时工作、生活信息,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原始依据。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扩大干部考核民主性。干部考核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干部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行干部考核预告制。在考核前一个星期,由组织人事部门以书面形式将考核事项告知下一级党组织,由下一级党组织通过会议、告示等方式,向被考核对象工作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公告。实行干部考核全民参与制。为准确掌握领导干部的情况,参加干部考核的人员既有干部代表,也有专业技术人员代表,还有职工群众代表,同时要听取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了解干部的有关情况。实行干部考核结果公示制。领导干部考核结果经党组织审定后,正式通知被考核干部和所在单位党组织,通过会议或公示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领导干部本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本单位党组织或上级考核部门提出申诉,要求复议,保证考核的客观、准确、公正,做到被考核者口服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