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色政权建设的伟大实践

时间:2007-12-03 09:45:00    来源: 茶陵县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纪念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八十周年红色政权论坛综述

  11月28日,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迎来成立八十周年的盛典。老红军、 “工农兵代表”之子、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茶陵这个 “红色摇篮”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各抒己见。

工农兵政府让老百姓做了主人

  90多岁的原工程兵副政委、老红军刘月生少将说,80年前,茶陵人民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开创性地成立了以谭震林、李炳荣、陈士榘同志为代表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广大的工农兵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翻开了茶陵人民革命斗争新的历史篇章。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存续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当时处在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开了历史的先河,用事实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武装夺取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

  隆重纪念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诞生,是因为它在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这个政府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建立起来的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二是纪念这个政府就是不要忘记当年先贤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珍惜和建设好我们来之不易的人民政权,建设和巩固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的人民政权,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更是共产党的重大历史课题。

弘扬传统 再创辉煌

  茶陵县委书记余明刚认为,工农兵政府的首创精神是激励茶陵人民群众激情创业的强大动力。

  余明刚说,80周年后,回想起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感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更坚定了我们弘扬革命传统,加快老区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为动力,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行动纲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斗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办电强工、拓城兴旅、科教先导、产业立县四大战略,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城市建设三大重点,紧扣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两大主题,围绕和谐茶陵、小康茶陵这一目标,致力做好解放思想、增强创业观念,培育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民本理念、构建和谐茶陵四个方面的工作。

开辟中国红色政权建设新纪元

  井冈山市党史办副研究员刘晓农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人辟建的时间最早、实践最为成功的中国红色政权,开辟了红色政权建设的新纪元。

  刘晓农说,无论从建立时间还是实践上的成功,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中国红色政权的第一个县级载体。这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出工农民主主义专政下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形态。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与实现的工农兵代表会议性质的革命政权,构筑了其后的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基本框架。

  “茶陵建政”确定了工农兵红色政权的性质,即政府机关的成员和一切服务的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工农兵群众。1928年2月由江西省苏维埃颁布的《临时组织法》,根据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实际状况,确认了这一创造性的特征,指出“政府机关的委员,及一切服务的人员中,差不多百分之九十都是由工厂和乡下来的工农分子”。

毛泽东红色政权思想的实践基地

  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精神研究所研究员陈钢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勇于创新的典范,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旗帜,是毛泽东红色政权思想的重要实践基地。

  陈钢说,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亮出了“工农兵政府,苏维埃精神”的旗帜,设立了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建立区乡政权。在斗争中,还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这一切均是创新的举措,这些创新的举措,丰富了工农兵政府的内涵,为以后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

  毛泽东正是在茶陵工农兵政府的基础上,看到了当时的人民军队对红色政权建设的重要性,在以后大量的斗争活动中,逐步产生与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三位一体的总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红色政权的理论。

茶陵是红色摇篮

  茶陵县政协秘书长彭东明称,茶陵的建政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彭东明说,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全国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此举充分发挥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民主建政。政府组成人员坚持以工农兵为主体,并吸收革命知识分子,并妥善处理了党组织和政府的关系。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县借鉴茶陵的经验,吸取茶陵的教训,少走了许多弯路,较好地将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革命引向深入,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毛泽东总结工农革命军在茶陵的实践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三大任务”的制定和实施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