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号超强台风“圣帕”给茶陵县带来了50年一遇的洪灾,面对滚滚而来的洪水,茶陵县迅速转移群众10.5万人。在浩大的“转移工程”中,出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而又感人至深场景……
小小竹排救出40老人
此时是20日下午16点。儒士坪村支书谭新元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在村中提着铜锣四处呼喊:还有人吗,快撤离!
水越涨越高,渐渐地淹没了他的膝盖。他回到岸上,坐在地上观望水情。同时也担心一些群众思想麻痹大意,未按要求及时转移。
“书记,救我!”远远的,他看见几栋楼房的阳台上,伸出几颗脑袋。“还是存在侥幸心理!”谭书记在生气的同时,急得团团转,水还在凶猛地上涨,向上级求救来不及了,得想办法。从岸边的一户人家拿起一把刀跑向旁边的竹园,时间不长,一个简单的竹排下水了。
他奋力地朝呼救声传来的地方划去。靠近了那楼房,先5个人上了竹排,然后划回去放下这5人;接着又过去,又是5个……最后,整整40个人,都是些舍不得走,留在自家的楼房上守护财物的老人。谭新元累得筋疲力尽。
汽车轮胎救出32人
有一位叫彭桂平的村民用汽车轮胎救出32人。
8月21日下午2时许,茶陵县下东乡黄堂村村民彭桂平用一只车轮胎绑上交叉的绳子后,在中间放上一只大脚盆,再在上面放上一块木板扎成了一个“轮胎船”,并用“船”将父母和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正准备返身去救自己的妻子,突然身后传来一名妇女焦急的声音。
彭桂平没有犹豫,一边大声叮嘱妻子站到楼上去等待自己,一边毅然转身向呼救声音游去。
原来,两位老人被困家中,而房里的水已达0.5米深。
彭桂平一边安慰老人不要急,一边迅速跑进她房里,把两位老人扶上自己的“轮胎船”,他又转身跳入水中,一手扶住“轮胎船”,一手用棍子探路,凭着自己对当地村道的熟悉,根据印象,沿着弯曲的小路,将老人安全转移到700多米的安全地方。
老人告诉彭桂平,在村子里还另有30多位村民未按要求及时转移而被困。
彭桂平又不顾一切转身朝其他被困村民游去。大树下一户人家是土砖结构,洪水已淹至墙脚,如水位再高几厘米,房子就会倒塌,情势非常危急。房主刘长娇是位瘫痪的老婆婆,她老伴一个劲催她走,无奈老人说:“死也要死在家里。”就是不肯离开。
听到刘长娇老伴的呼喊,彭桂平赶紧过去,与其老伴强行把65公斤多重的老人“抬”上了他的“轮胎船”。彭桂平用棍子探路,行至一个急流时,不小心一脚踏空,突然掉入没顶的深水中,他为了不使“轮胎船”翻倾,危及两位老人,他立即一撒手,转身抓住旁边一根树枝,才没生命危险。近半个小时后,他终于把两位老人送到高处。
救下4位老人,彭桂平不顾疲倦,又投入对其他村民的救援。三趟、四趟……他先后共在洪水中来回8趟,花掉5个多小时,共将32名群众从洪水中转移出来。
这时,在洪水中泡了半天的他,脖子以下已被泡成白色,他的手脚很多地方被划开不少长口子。
八进围困区,村主任死里逃生
8月21日23时,茶陵县几艘冲锋舟正在解救被围困群众。
此时发生了意外――其中一艘冲锋舟被波涛掀翻,舟上的预备役官兵、引路村干部和被转移群众共8名人员跌落水中。
在探照灯微弱的亮光中,人们看到一艘船在离岸100米出倾倒,如一片树叶般随波逐流……
“前往营救!”株洲预备役团三连副连长陈清保迅速跳上刚刚靠岸的另一艘95150号冲锋舟,立即发动马达,接着5名身着救生衣的官兵以离弦的箭般的速度跟上。
95150号冲锋舟向下游疾驰,瞬间消失在夜幕中。
几分钟之后,8名落水人员安全救起。
“都回来了,共8个人全回来了!”一位全身湿漉漉的男人,用断断续续的声音向乡长汇报,看样子被水呛得厉害。
这就是跟预备役官兵引路的光辉村村主任陈淑清。
这是第八次冲进围困区了,陈淑清带着预备役官兵连续作战,将80余名被围困群众承着夜色转移到安全区域。就在最后一次返回途中,陈淑清与舟上的所有人落入水中。
陈淑清被舟上的绳索勒住了脖子,气都喘不过来,身子随着水流和冲锋舟一起漂浮,他奋力挣扎,终于摆脱出来,紧紧趴在一棵树上。“快救人啊!”看到几名落水人员顺水而流不禁大声呼救。
救援的冲锋舟来了,一个个落水人员救上了冲锋舟,他的紧绷心弦才放下来。
官兵两餐饭,县乡干部一锅羹
在茶陵县各县直机关、乡镇的办公楼几乎空无一人,从18日发布防汛预警后,每个干部按照防汛预案奔赴指定村组,严防死守,积极转移群众。
22日中午,在该县下东乡黄堂村,记者看到50多名县、乡干部围蹲在一锅苋菜汤旁吃饭,没有肉,没有蛋。
“一是没空买菜做饭,二是路被淹,买不到菜。”一位干部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3天3夜了,吃点蔬菜,喝点汤,晚上两张凳子,一张靠着一张踮脚,就这样睡觉。
比这些干部们吃得好一点的是预备役官兵和武警官兵,他们吃着冲锋舟送来的盒饭。深夜12点,官兵们打着雨伞吃着蛋炒饭。
据了解,那是当天吃的第二餐饭。“被围困的群众等着我们去救,那有时间吃饭,也没有时间去运饭啊!”官兵们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