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800多 收入近亿元

时间:2007-03-28 17:02:00    来源: 茶陵县人民政府     来源截图

        ---茶陵腰陂镇马加村客运产业探秘
  一个村在外经营800多辆巴士,固定资产2亿多元,吸纳从业人员3200人,年纯收入9600万元,其“巴士”营运分布于广东、海南、新疆、宁夏和江苏。茶陵县腰陂镇的马加村,被公认为我省的“巴士村”。
  有人说,这个“巴士村”是一个叫马二生的人带出来的。马二生是谁?大伙都出去了,家里的田谁种,老人病了谁管?3月7日,记者到马加村寻找答案。
  “巴士大亨”马二生
  村党支部书记尹冬元介绍说,马二生是马加村马家组农民,今年正月满40岁。1991年,他学会了开车,不久便买了一辆小货车在家乡跑运输。因业务不多,收入一直未达到预期目标。
  为寻求更大的致富机会,1994年,马二生贷款南下深圳,买了一辆中巴投入客运,当年就赚了近100万元。次年,他大胆买下10多辆中巴。此后,他拥有的巴士越来越多,资产越滚越大。
  如今,他在深圳成立的马氏运输集团,下设康达尔、龙运发、中旅3个运输公司共8个车队,1个汽车修配公司,1个汽车配件场,共有大中型巴士300辆,运营线路9条,包括布吉镇至广州、布吉镇至深圳的两条线路,拥有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利润3000多万元。
  在马氏运输集团上班的1500多人里,80%是马加村的农民,其余也多是茶陵人。据悉,马二生致富后,乡亲们被一批批地带至深圳,或当司机,或搞乘务,或管后勤。上岗前,马二生出钱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每位司机的年收入近20万元。
  马二生带出个“巴士村”
  开始,有一部分村民并不愿意跟马二生走,说要留在家里养猪种田,照顾老小。马二生不强人所难,但只要一回到马加村,他就上门“游说”,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述自己的致富经历,鼓动村民外出发展巴士客运。
  这些村民被他的“现身说法”说动了心,纷纷洗脚上岸,自费学习驾驶技术,然后或集资、或贷款,远赴海南、新疆、宁夏、江苏,购置大小巴士,承包客运线路。
  尹冬元的女儿尹玲2003年花24万元买了一辆巴士,在深圳布吉镇跑客运,每个月的纯收入超过1万元。
  “现在,全村的青壮年劳力绝大部分外出开巴士去了,不少人还是带着老婆孩子一块走的。”尹冬元说,“马加村有2610人,劳力不到1900人,约有1800人在外从事巴士客运。当然,并不都是司机,有的只负责售票、做饭什么的。”
  家里的田一丘未撂荒
  马加村有125公顷耕地,其中水田114公顷。如今,大部分人都出去了,村里的耕地显得“过剩”。但尹冬元非常肯定地说:“历年来,全村水田没有一丘被撂荒。”
  村支两委组织在家的少数劳力及妇女、老人,成立帮扶小组,每到关键农事季节,就相互帮衬,让每一丘田都及时种上庄稼。有的村民购置先进农机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在家病了怎么办?尹冬元回答说,村里绝对会照顾到位。
  村民谭运清在新疆从事客运业。去年10月下旬的一天,其母突患重病,危在旦夕。尹冬元等村干部立即将她送至县城医院进行救治,还垫付了医药费,使她转危为安。
  在一些地方,外出务工人员的计划生育问题一直让劳务输出地头痛。该村与外出务工的党员签订责任状,由她们督促并陪同身边的计生对象搞好孕情监测,并定期将证明寄回村。几年来,该村外出务工人员没有出现非法生育现象。
                         
  [编后语] 把乡亲们都带出去,一起致富,这是马二生的最大心愿;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这是“巴士村”党员干部的基本做法。建设新农村,需要更多的马二生,需要更多的“巴士村”。